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中科院量子创新研究院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2020-09-22
陆朝阳获美国物理学会量子计算奖
2020-10-08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南京大学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潘建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12-11-26 )
  中国科学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12月9日下午正式对外公布,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潘建伟教授光荣当选,成为最年轻的“70”后院士。
 

潘建伟教授和同事在一起

 

  潘建伟,男,1970年3月生,浙江东阳人。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5年获中国科大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博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组部首批“创新人才计划”入选者,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

 

  潘建伟教授主要从事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方面的研究。作为国际上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他是该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利用量子光学手段,他在量子调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包括首次实验实现量子隐形传态及纠缠交换、终端开放的量子隐形传态、复合系统量子隐形传态、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首次实现三、四、五、六、八光子纠缠;首次实验验证GHZ定理;提出利用现有技术可实现的量子纠缠纯化方案,并完成实验实现;实现突破大气等效厚度的量子纠缠和量子密钥分发;先后实现安全距离超过100公里和200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及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提出基于冷原子量子存储的高效量子中继器方案,并完成实验实现;利用冷原子系综实现高品质的单光子和纠缠光子的量子存储;利用多光子纠缠实现重要的量子算法和突破经典极限的高精度测量;实现任意子分数统计的量子模拟。他关于量子通信和多光子纠缠操纵的系统性创新工作使得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成为近年来物理学发展最为迅速的方向之一。

 

  潘建伟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由于潘建伟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以及多光子纠缠操纵等量子信息实验领域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自2000年以来他先后被授予奥地利科学院Erich Schmid奖、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欧盟玛丽•居里杰出研究奖、美国物理学会“Beller讲席”、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以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国内外荣誉奖项或称号。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从314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51名新院士。同时,经院士推荐、通信预选和全体院士无记名投票选举等环节,产生了9名外籍院士。

 

  这次新当选的51名院士平均年龄52.6岁,其中 60岁(含)以下的43名,占84.3%。经过此次增选,中国科学院现有院士总人数为727名。这次新当选的9名外籍院士中,诺贝尔奖获得者3名,中国科学院现有外籍院士总人数为64名。

 

  在12月9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2011年当选院士证书颁发仪式暨座谈会上,新当选院士现场签署了承诺书,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为每位新当选院士颁发了院士证书。新当选院士集中公开签署承诺书,对履行院士职责、严格自律做出郑重承诺,这在学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是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加强院士队伍建设的新的重要举措。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


调整大小 1.jpg

Copyright 2011-20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2020656